【学术专著】任春强:《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网络哲学形态》,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青年失趣 6787

【学术专著】任春强:《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网络哲学形态》,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后记

笔者的整个学术研究架构包含“全体哲学”、“美好生活”和“德福观”等三大版块。第一,对全体和全体哲学的系统性、体系化沉思,是其他一切思考和诠释的最终基础,属于第一哲学范畴。第二,对美好生活的深度体验和追求,其终极愿望是将审美与道德和幸福统一起来,实现既善又好且美的人生和生活。第三,对德福观的提炼和建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推进道德与幸福之间的同一性,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追求德福同一的至善状态。具体到对“德福观”或“德福同一性”的研究,分为逻辑、历史、现实和未来等四大进路。1.从逻辑角度讲,主要研究“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包括经验形态、超验形态、先验形态。2.从历史角度讲,主要研究“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历史哲学形态”,包括道德论形态、幸福论形态、中介论形态和因果律形态。3.从现实角度讲,主要研究“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网络哲学形态”,包括自由形态、异化形态、至善形态。4.从未来角度讲,主要研究“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高技术哲学形态”,包括实在形态、虚拟形态、智能形态。综合四大维度十二个方面,形成针对“德福一致”难题的系统化研究理路。

2006年,笔者开始对“道德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展开自觉的学术研究。2010至2012年,笔者明确将“道德与幸福的同一性形态研究”作为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规划从逻辑、历史和现实三大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2012年至2016年,撰写博士学位论文《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从逻辑角度完成对“德福一致”难题的研究。2016年到2020年,撰写书稿《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网络哲学形态》,从现实角度完成对“德福一致”难题的研究。2020年至今,撰写书稿《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历史哲学形态》,从历史角度对“德福一致”难题展开研究。三部著作的完成,既是对“道德与幸福同一性”难题的系统性研究,又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学术准备。笔者进一步的学术研究规划是,从对道德行动、幸福生活、德福难题的研究,推进到对德福观、美好生活、科技哲学、全体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全体哲学”(The Philosophy of Whole)的研究,将成为笔者所有学术研究的理论前提,“全体”是笔者创建自己学术体系的第一哲学概念。

2022年9月,拙著《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之后,在学界获得热烈回应和高度评价。部分评论如下:该著作“从道德与幸福的概念本性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建构德福之间的同一性”;该著作“力图从精神哲学或全体哲学的视域出发,在宏观层面,对道德与幸福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结构展开新的建构和论证,尝试从经验维度、超验维度和先验维度构建德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该著作是学术界首部从精神哲学角度对德福同一性进行全新架构和阐释的学术专著”;“结语中德福同一性之‘精神哲学形态’第七个根本要义的‘洞见’……那种形而上学的透穿,能穿透宇宙人生,能穿透形上形下,穿透种种障蔽/障壁!期盼能够完成系列的‘德福同一性’研究,终成自己的体系”。……感谢诸多师友的雅正、鼓舞和认可!感谢诸多亲朋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此次出版的《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网络哲学形态》,主要是从现实角度对“德福难题”展开学理研究。对“德福同一性”的研究,笔者之所以从“精神哲学”视域推进“网络哲学”视域,源于三个根本性的原因。第一,“网络哲学”的架构比“精神哲学”的架构更加全面。“精神哲学”的架构本质上是层级性的,从经验、超验和先验三个维度展开研究。经验维度位于有限的经验世界之中,先验维度位于有限世界与无限世界之间,超验维度位于无限世界之中。因此,从普遍性角度讲,先验维度和超验维度高于经验维度,形成一种层级结构。相对而言,“网络哲学”的架构本质上是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不存在经验世界、先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之分,或者说,经验世界、先验世界和超验世界只是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显现形态。因此,对于整个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来说,不存在高低层级之分,只存在不同的“节点”或“聚焦点”。具体的问题或难题也附着在不同的“节点”或“聚焦点”上,其全面的化解之道需要尽可能运用整个网络系统的资源。第二,“网络时代”的来临和确立。从理论架构层面讲,“互联网”或“因特网”是网络哲学的一种具体形态。古代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神创世”“因陀罗网”等思想都在采用网络结构理解和领会世界,即便具体的结构模式和形态并不相同。在当代,以高技术为基础,这种万有互联互通的架构被实现为“互联网”,“互联网”从技术层面对万事万物进行数字转化,继而推进万事万物之间的相通和交流。据此,需要在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交互作用的情境中,重新理解和领会万事万物。第三,网络化引发新的哲学革命。人类早期的哲学认知、感受和领会,均是基于人与天地万物未分、相互连通的状态,或者说,主体(如人)与一切存在是一体的,个体没有从全体中独立出来。随着人类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的提升,人类开始从自身出发认识和改造世界,个体逐渐拥有个性化的感受和认知,继而成为主体,个人成为网络结构的绝对中心。在高技术时代,互联网成为社会生活的基础架构,人类尤其是个人是网络结构上的“节点”,因而无法成为网络世界的中心。因此,新的哲学革命在于,个体必然要全面地融入网络化的全体之中,个体在互联互通的全体中成为其自身,全体成为更加融通无碍的全体。

当今时代,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高技术化等已经成为现实生活的本质,尤其是当互联网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导力量之时,将使整个世界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达到难以掌控的高度。前互联网时代的一切存在——理论抑或实践,在经过互联网的折射之后,都将发生全新的变化。在自然世界中,事物之间主要通过物质能量的交换实现相互连通,一个人的持续存在及其道德行为和幸福生活都必须以物质能量的流动为基础。在网络世界里,万事万物包括人都被数字化、信息化,成为一种可以自由传播的信息,经过编辑的信息又可以反作用于现实世界。由于互联网的架构本身是技术性的,只会从技术角度判断信息是否有效,而不会直接评判信息的价值属性和善恶性质,导致违背道德的现象、恶行、违法行为等在网络空间中自由传播。对此,需要在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中,不断界定道德和幸福的内涵,充分运用网络空间和社会生活里的各种资源,推进道德与幸福之间的真实同一性。进一步说来,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是全体世界的显现形态,全体世界包含着一切存在者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全体世界才是最全面最基础的网络世界,对全体世界及其互联互通属性的研究才能生成真正的网络哲学。网络哲学不是一种主客二分的哲学,而是强调主客之间的普遍性联系,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无穷无尽的联系,事物之间是互为条件的。在网络哲学看来,没有绝对的中心,只有具体的“节点”,“节点”可以为成为临时的“焦点”,但不能作为永恒的中心。所以,究竟而言,网络哲学即全体哲学,全体哲学即网络哲学。

截至目前,“道德与幸福的同一性”研究已经成为笔者独特而鲜明的学术研究标识,在学术界具有明显的辨识度和认同度,尤其是笔者分别从逻辑、历史和现实三大维度出发,力图对“德福同一性”展开系统全面深入的学术研究,试图推进对这一终极难题的学术理解、阐释和解答,具有显著的学理意义和理论价值,并对人的精神生活、现实实践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特别感激授业恩师樊和平先生应邀为愚弟子之拙著作序!自2010年正式拜入师门,十三年来,从学问到生活,从学业到工作,从理智到情感,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心,从不曾离缺!像是在精心培育幼苗,使其根系发达、筋骨强劲,期待其成长为繁茂之大树。这篇序言长达近两万字,从中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高尚人格、学术理想、学术志求、学术韧性、学术创新性、学术关怀、学术教诲、学术指引,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伦理地思考和行动”,所以,在老师那里,“学术”二字几乎与“伦理”同义。在我的理解中,老师所说的“伦理”是一种大伦理,是一种上升到“文明形态”高度的顶层架构,或者说伦理本应该是不同文明最原初的核心。人类文明、世界历史乃至未来的前景充斥着冲突、挑战、危机,不是因为我们太伦理了,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将伦理放到与其他社会因素同在的价值生态系统之中,造成伦理的缺席或式微,换言之,我们太不伦理了,太过“个体化”了,不能“同呼吸共命运”,没有共在感。对此,老师学术研究的最根本诉求就是唤醒人类的“伦理觉悟”,这甚至是老师独上高楼的呐喊。老师也曾表达过自己在学术道路上的孤独感,在我看来,要完全理解一颗高尚心灵的志求,可能需要历史的沉淀,“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十分感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推荐出版本书!十分感谢商务印书馆对本书的学术认同!十分感谢师友亲朋一直以来的关心爱护鼓励支持!

大成之德该全体,万理同归一贯中。

任春强记于修远图书馆

2023年9月1日